要避免设备出故障,首先要了解设备管理的几个方法:
事后保全,相当于故障处理;
预防保全,相当于点检定修;
改良保全,相当于技术改造;
保全预防,相当于设备初期管理;
自主保全,相当于设备一级保养。
只有这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都有效、切实的开展并落实了,才能有效地防止故障的发生。
开展以上几个管理活动,要注意两个方面:
1全员参与
设备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管理活动,防止故障的发生不能只局限在个别部门和个别人中,做到全员参与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1.明确责任
只有明确了责任才能真正的做到全员参与,明确责任要细、要具体。如:责任区域划分,指定设备责任人,自主点检和专业点检的项目区分,消缺流程,缺陷发现责任制度等。
2.要有勇于暴露问题的心态
问题只有发现了才可能解决,所以一方面要锻炼员工发现问题的能力(如:设备八大不合理、设备六源等知识),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员工勇于暴露问题的心态,用制度去鼓励全员暴露问题。
3.打造一个规范的现场
全员参与设备管理,最难的往往是操作员工参与到设备管理中,为了让操作员工参与到设备管理中,就要让员工很容易就能发现问题,这方面一般可以使用6S管理、作业标准化、可视化等方法,如通过仪表的量程标识,参数的正常范围一目了然,参数是否正常任何人都能很容易的发现。
4.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
仅仅发现问题是不够的,只有解决问题才能对企业有帮助,所以首先要从制度上鼓励全员解决问题(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思路,如改善提案制度、焦点课题制度等);其次,还要培养全员通过学习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习惯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建立一个学习型的企业、学习型的班组,这方面优秀企业常用的方法有:员工多技能认证、阶层别教育体系(没通过教育考试的,无法升级)、OPL教育体系、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等等。
5.简明易懂,切实可行
要想做到全员参与,还要想办法将他们的设备保全工作变得简单、易行。如设备点检,如果点检的标准只考虑了全面性,没有考虑操作性,往往造成员工点检效率很低,最后员工干脆应付了事;又如设备操作,我们的操作标准往往都是设备部门和技术部门制定出来的,结果是标准很严谨,很全面,但往往缺乏可操作性,最好的方法是由设备部门、技术部门和操作部门共同制作操作标准,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文件,这样才能对操作人员有真正的帮助。
2预防为主
设备管理越往后成本越高,如采用事后管理的方式,故障出现后产生的浪费不光是设备本身维修的费用,还有效率损失、机会损失、品质损失等等,成本将大幅增加。因此,设备管理应尽量向前移。
国际上优秀的企业在设备的设计、研发、安装阶段(改良保全、保全预防)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进行设备管理,表面上在此阶段投入的费用比别人多,但实际上按设备的生命周期整体考虑,成本反而是最低的。下面就预防保全和改良保全做个说明:
1.预防保全
国内的优秀企业越来越重视预防保全(点检定修),预防保全主要遵循的是冰山理论,此理论认为设备的故障只是冰山一角,是由大量的微缺陷、劣化、不遵守等堆积以后造成的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缺陷,防止故障的产生可以通过缺陷的去除而防止,要做到预防保全,非常重要的是保证点检的有效性和真实性,有的企业成立专门的点检中心也是为了这个目的,但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是自主保全,这个管理方法的理论是认为最熟悉设备的人是设备的主人,也就是设备的操作人员,他们就像是婴儿的母亲(异常的发热最先发现的是母亲,咳嗽最先发现的是母亲,不同的哭声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母亲都明白等等),通过他们去发现设备的缺陷能更有效的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。
2.改良保全
改良保全方法是通过设备故障履历分析,故障原因分析(5WHY分析等),故障指标管理体系(MTBF/MTTR)等方法的使用,在设备未发生故障之前就对设备实施保全活动,防止故障的发生的方法。这种方法的重点是履历真实可靠,数据有效分析,建立长效机制,通过结果评价各责任人设备管理的有效性,通过故障分析把握过程,实现持续改善。
转自SMT头条